主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,其容量有限,存取速度较快;辅助存储器用于扩展计算机的存储容量,如硬盘、光盘等。速度是指计算机进行运算和处理的速度,存储容量是指计算机可以存储的数据量,可靠性是指计算机正常工作的可靠程度,成本是指计算机的制造成本。这些知识对于考研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必备的基础知识。
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是考研计算机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,涉及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方面的知识。下面是对该课程的精讲:
1.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
计算机由运算器、控制器、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组成。运算器负责进行数据的处理和运算,控制器负责控制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工作,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,输入输出设备用于与外部环境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。
2. 计算机的指令系统
指令系统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接口,用于描述计算机可以执行的指令和操作。指令系统由指令的格式、操作码和操作数等组成。
3. 计算机的运算方式
计算机可以进行各种运算操作,如算术运算、逻辑运算、移位运算等。运算器通过寄存器来存储和处理数据,通过算术逻辑单元(ALU)来进行运算操作。
4. 计算机的存储系统
计算机的存储系统包括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。主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,其容量有限,存取速度较快;辅助存储器用于扩展计算机的存储容量,如硬盘、光盘等。
5. 计算机的控制方式
计算机的控制方式可以分为硬连线控制和微程序控制两种。硬连线控制是指使用硬件电路实现指令的控制逻辑,而微程序控制是指使用一组微指令来控制指令的执行。
6. 计算机的总线结构
计算机的总线结构包括数据总线、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。数据总线负责传输数据和指令,地址总线用于指定存储器的地址,控制总线用于传输控制信号。
7. 计算机的输入输出系统
输入输出系统是计算机与外部环境进行数据交互的手段,包括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。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,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结果输出到外部环境中。
8.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
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包括速度、存储容量、可靠性和成本等。速度是指计算机进行运算和处理的速度,存储容量是指计算机可以存储的数据量,可靠性是指计算机正常工作的可靠程度,成本是指计算机的制造成本。
以上是对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的精讲,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、指令系统、运算方式、存储系统、控制方式、总线结构、输入输出系统和性能指标等内容。这些知识对于考研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必备的基础知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