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些大骂,要求道歉的人,多是该校的本科生。
户口不在重庆能不能在重庆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
可以参加,能不能参加重庆研究生入学考试,跟户籍没有关系。一、在重庆就读的应届本科毕业生,可在重庆参考。
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在就读学校所在地参考,而不是在自己的家庭所在地参考。因此,在重庆就读的应届本科毕业生,应在重庆参考。
二、其他工作或户口在重庆的考生,可在重庆参考。
包括户籍在重庆的普通高校及成人高校“往届生”,重庆高校在校研究生,户籍在重庆的未毕业的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本科生,在重庆工作的其它考生等。其中,在重庆工作但户口不在重庆的,要提供2020年7月至11月期间连续三个月在重庆缴纳社保的相关证明(加盖社保机构印章的缴纳社会保险凭证原件),或公安机关核发的在有效期内的重庆市居住证。
三、重庆人在外省就读的应届本科毕业生,不应在重庆参考。
重庆人在外省就读的应届本科毕业生,当年不应回重庆参考,而应在就读学校所在省参考。
研究生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与非全日制。全日制研究生是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,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,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录取,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,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。
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,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,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录取,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(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)内,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,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。
张雪峰:不要考西南大学。所谓考研名师都是江湖骗子吗?
说考研名师都是江湖骗子,这句话有点过了。至少,当初我考研的时候,遇见的那些老师还是很好的,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着想。
作为一名老师,他肯定是想让自己的学生考上理想的学校,因为他没有理由不希望啊!学生考上了,他就是名利双收,何乐而不为呢?
我不知道张雪峰老师是出于什么考量,建议学生们考研不要报考西南大学。
但如果是我,这个考过研的老学姐,我也会建议我的师弟师妹们不要报考西南大学!
为什么?原因有三:
01:西南大学竞争压力尤其大
西南大学虽不是985,但它却是一所老牌的211高校,尤其是在西南地区,非常非常受欢迎!
这个受欢迎,一是因为西南大学的本科教育确实不错,师资雄厚,培养出来的学生很抢手。二是,用人单位,尤其是教师行业,特别喜欢西南大学的学生。在西南地区,很多中学老师都是出自于西南大学。
用人单位的青睐加上学校在西南的名气,每年考研报名的时候,四川、重庆、云南,贵州、湖北等地区的考生们,纷纷把志愿定在了西南大学。
学校每个专业名额就那几个,考的人多了,竞争就非常大!
02:说不清道不明的黑幕
考研,人多竞争大很正常,只要机会公平,那就优胜劣汰强者获胜!可关键是,机会并不那么公平呀?
考研,图个什么呢?不就是考取高分,上自己心仪的学校吗?
可如果你已经考取了高分,还是没上,怪谁呢?怪学校?怪你当初选择错误?
我们不能怪学校,人言微轻,你说的话有什么分量和有什么作用呢?那就只怪你当初的选择了。
我们班当时有个成绩非常好的同学,本来已经保送本校读“3+2”了,可她最后放弃,一心只想要去西南大学。最后,就硬考,准备了一年。她是我们所有考研同学中复习的最认真的,最后成绩也很好,考了398的高分,进了西南大学的复试线。
就当我们以为她能稳上西南大学的时候,却得到了她落榜的消息。而隔壁班,只考了370多分的同学反而上了。
有人说,是复试的成绩,导致她被刷。可我想说,本科出生大家都一样,知识储备也都差不多,复试能差多少呢?况且复试成绩一加权,最终决定的还是你的初试成绩!
只能说,硬性成绩够了,也不要忽略了软性因素,有些关系,有些情商,比你的努力更重要!
最后,那个同学还是回了本校读研,兜兜转转,浪费了一年的时间,还没有了“3+2”的福利。
03老师不是骗子,是点醒你的人
作为考研教师,不管为名还是为利,都是希望学生靠考高分,进理想学校的。我不为张雪峰站台,他也没教过我,只是就事论事。
老师带过那么多考研学子,了解的门道比你多,有些玩笑话,反而是最想说的真话。聪明的有心人,会默默记住,不让自己做错误的选择。
那些大骂,要求道歉的人,多是该校的本科生。这很正常,每个学生都有学校归属感,不容别人质疑和污蔑。但就此牵扯到所有考研名师都是江湖骗子,有点过了。
张雪峰其实也错了,他错就错在,不该公开说了实话。